論語彙校集釋. 黃懷信主撰. 周海生,孔德立參撰. 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8月. ISBN 978-7-5325-4675-6
論語原文以唐開成石經本爲底本。
彙校先明各舊本異同,次列各家舊校,後加案語。舊本中,敦煌諸唐寫本《論語》殘卷據《敦煌論語集解校證》,而日本正平刊本《論語集解》據《四部叢刊》本。案《四部叢刊》本實據正平刊本影寫本影印,不僅字形走樣,還有異文和誤字。
集釋錄各家舊說大體以時代早晚爲序,一般不取重複,凡訓說相同者取最早一家。
散見於清人著作中的相關論說亦摘要輯取,然其涉獵,區區二十種而已,恐難稱備。
至於「懷信案」部分,余不敏,不能置一詞。
本書彙校,頗為粗疏,余略為翻檢,即為之瞠目,茲臚列如左:
巻三 八侑第三
p262 子曰:「賜也!爾愛其羊,我愛其禮。」
案:開成石經「爾」作「女」。且下「彙校」出「女愛其羊」四字。
巻十 鄉黨第十
p930 疾,君視之,東首,加朝服,拖紳。
案:開成石經「拖」作「扡」。且下「彙校」出「扡紳」二字。似非偶然,疑用別本作工作底本。
巻十一 先進第十一
子張問善人之道。子曰:「不踐迹,亦不入於室。」
案:敦斯3011號寫本句末有「也」字。「彙校」失校。
巻十五 衛靈公第十五
p1416 曰:「吾人於人也,誰毀誰譽?如有所譽者,其有所試矣。
案:當作「吾之於人也」。且下「彙校」出「吾之於人也」五字。
巻十四 憲問第十四
p1284 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,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?
案:「彙校」部分所引崔灝《四書考異》文字,不屬校勘。
巻五 公冶長第五
p4110-412 子貢曰:「夫子之文章,可得而聞也。夫子之言性與天道,不可得而聞也。」
案:「不可得而聞也」,高麗本「也」下有「矣」字,阮元校勘記中有,「彙校」中沒有吸收。而且「彙校」中引用的錢曾《讀書敏求記》、馮登府《論語異文考證》中都提到了高麗本。
巻十四 憲問第十四
p1256 子路問成人。子曰:「若臧武仲之知,公綽之不欲,卞莊子之勇,冉求之藝,文之以禮樂,亦可以為成人矣!」
案:「若臧武仲之知」,皇本、高麗本「知」作「智」,阮元校勘記中有,「彙校」中沒有吸收。「彙校」云天文本作「智」,然《天文本單經論語校勘記》中無此條。「彙校」云伯2579號作「智」,案2579爲2597之誤。
卷十七 陽貨第十七
p1518 子曰:「唯上知與下愚不移。」
案:皇本「知」作「智」,阮元校勘記失校,「彙校」承其誤。
p1567 子曰:「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?其未得之也,患得之;旣得之,患失之。茍患失之,無所不至矣!」
案:高麗本「未得之」後無「也」字,,阮元校勘記中有,「彙校」中沒有吸收。
卷十八 微子第十八
p1651 周公謂魯公曰:「君子不施其親,不使大臣怨乎不以。故舊無大故,則不棄也。無求備於一人。」
案:「無求備於一人」,「彙校」出「無求備於一人」。且正平本「無」作「毋」,「彙校」失載。
卷二十 堯曰第二十
p1728 謹權量,審法度,修廢官,四方之政行焉。
案:開成石經「修」作「脩」。且下「彙校」出「脩廢官」三字。另「彙校」云高麗本作「修」,案阮校高麗本作「脩」。
p1744 「彙校」出內之咎
案:天文本同,「彙校」失校。
巻十二 顏淵第十二
p1121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:「如殺無道,以就有道,何如?」孔子對曰:「子為政,焉用殺?子欲善,而民善矣!君子之德風;小人之德草;草上之風,必偃。」
案:「彙校」部分「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」一條「伯2402號」當爲「伯3402號」。
定州簡本失校的情況我後來也發現了兩處,因書不在手邊,故不列出。